新闻资讯 News

免费服务热线

0571-89874258

0571-86483696

0571-85174259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6楼

zjshjn@126.com

0571-85174259

浙江省三部门: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拓宽补充耕地途径

日期: 2022-11-21
浏览次数: 17

为实行严格的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近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浙江省林业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实施意见》,提出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以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统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多渠道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林业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市、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主管部门:

为实行严格的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根据《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以下简称166号文件)、《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浙江等省(市)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依据的函》(自然资办函〔2022〕208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

1. 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管理。严格落实166号文件关于永久基本农田“一不得四严禁”的用途管制要求。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建设项目经依法批准占用的,应从储备区中进行补划,储备区中难以补足的,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原则,在其他符合要求的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中补划。

2. 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将永久基本农田之外符合条件的优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并上图入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3. 规范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必要的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等配套建设涉及少量占用或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的,要在项目区内予以补足,难以补足的,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县域范围内同步落实补划任务。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按照集中连片、归并提质的要求进行优化,确保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调整面积的5%,并建成1片以上“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项目。“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区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整治工程面积不少于项目区总面积8%(包括土地平整、沟渠路配套等包含的面积)。

二、严格管控一般耕地年度“进出平衡”

4. 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水稻、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且不造成国土变更调查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度种植其他农作物。不得闲置、撂荒耕地。

5. 实行年度耕地“进出平衡”制度。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以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确需转变用途的,应落实耕地“进出平衡”,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进出平衡”实行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市域或省域范围内统筹落实为辅。县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166号文件要求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进出平衡”工作指引另行发文),对耕地转入、转出的数量、布局、时序予以落实并按规定上图入库管理。

6. 调整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制度。166号文件印发后,新增建设的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确需使用一般耕地的,按要求纳入县级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后,办理设施农业用地使用相关手续。

三、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7. 严格执行耕地“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制度。强化耕地占补平衡主体责任,构建“县域补充、市域平衡为主体,国家统筹、省级统筹适度支持”的补充耕地机制。落实补充耕地全过程监管机制,加强补充耕地项目质量管理和后期管护。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科学布局垦造耕地区域,严格立项、实施、验收审核,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监管机制。

8. 积极拓宽补充耕地途径。统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多渠道落实补充耕地任务。积极引导在荒山荒坡上发展林果业,同时,将平原地区原地类为耕地上种植果树、林木的地块,逐步退出并恢复耕地属性。其中,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均为非耕地的,经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所产生的新增耕地,核定入库后可用于占补平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耕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标注属性为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的,通过整治恢复为国土变更调查认定的耕地,可以用于“进出平衡”。

四、严厉查处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

9. 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充分运用铁塔探头、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和“耕地智保”“天巡地查”“浙农田”等数字化建设应用场景,积极发挥田长制作用,构建“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新格局,严格、精准、动态监管耕地用途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以零容忍的态度,将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10. 建立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增违挂钩”制度。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先冻结违法违规用地所在县(市、区)补充耕地储备库中的补充耕地指标。应当依法依规拆除复耕的,拆除复耕后解除冻结;可以依法补办用地手续的,在市、县完成组卷报批时,解除冻结补充耕地指标。凡上一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为耕地且未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的,现状为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在建设项目审查报批时,按耕地地类报批,依法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五、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11. 全面构建“田长制”责任体系。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和村级耕地保护巡查员责任制,对于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一律倒查田长和巡查员履职情况、一律倒查铁塔探头监管情况。严格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并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党委巡视巡察、党委政府督查范围。强化耕地保护绩效考核,完善奖惩机制,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褒扬激励,推进工作不力的依法依规依纪处理。

以往文件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本通知从12月12日开始实施。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林业局

2022年10月28日

--------------

来源: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推荐新闻: / News More
  • 点击次数: 7
    近日,《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全面总结 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涵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农业、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乡村数字化治理、乡村网络文化、乡村数字惠民服务、智慧绿色乡村、数字乡村发展环境等8个方面内容,并试行评价各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为数字乡村建设推动者、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总体上看,近年来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从2022年试行开展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看,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25.4%;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全国六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在线办事率达68.2%;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增至48.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0%。《报告》指出近年来,乡村新业态蓬勃兴起。随着光纤和 4G 网络在行政村的全覆盖,互联网技术和信息 化手段助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加快发展。截至 2022 年 9 月,农业农村部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 70 余次,覆盖全国 31 个省(区、市)148 个县(市、区)的 211 条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利用“想去乡游”小程序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681 条,涵盖 2500 多个精品景点等优质资源。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截至 2022 年 8 月,互联网地图新增乡村地名达 414.2 万条,超 200 万个乡村、超 2 亿人 受益。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快速增长,2021 年我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 1120 万人,较上年增长 10.9%,其中一半以上采用了互联网技术...
  • 点击次数: 5
    为适应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需求,推动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导则》提出,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为“儿童优先、普惠公平”“安全健康、自然趣味”“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应在城市、街区、社区3个层级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的适儿化改造和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建设。根据《导则》,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构建城市、街区、社区不同层级儿童友好空间体系。 城市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构建儿童友好空间体系。统筹配置、系统布局、整体推进,定期开展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评估,优化公共服务、开敞空间、道路交通、安全防护等体系。 街区层面与 15 分钟步行出行范围相衔接,对接城市街道管理服务范围,重点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活动场地、慢行系统和学径网络等,构建儿童友好街区空间。社区层面与 5-10 分钟步行出行范围相衔接,对接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范围,优先配置满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日常需求的服务设施、游乐场地和步行路径,满足儿童日常基本生活和成长发展需要。《导则》提出,积极开展城市郊野型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城市广场等开敞空间的建设和适儿化改造,宜增设适宜儿童使用的活动场地,并配置游憩设施。有条件的城市应按照《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相关要求建设儿童公园。《导则》要求推进串连公园绿地、山体、江海、河湖水系和文化遗产的城市绿道建设,并进行适儿化改造与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形成特色化儿童友好开敞空间网络。《导则》提出落实“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优化生活街区尺度,提升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提高儿童出行的便捷性。优化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环境,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升儿童及童车出行的舒适性。《导则》鼓励对...
  • 点击次数: 2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花卉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花卉品种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花卉产业布局结构更加优化,花卉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花文化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人民群众花卉消费意愿显著提高,花卉多种功能有效拓展,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花卉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年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到2035年,花卉种业创新体系健全完善,主要商品花卉品种国产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布局结构更趋科学合理,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花文化日益繁荣,花卉消费持续增长,花卉出口稳步扩大,完备的花卉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力争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意见》提出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前提下,科学布局,突出特色,保持适度规模,防止盲目扩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标准化生产,注重提质增效,实施品牌战略,延长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意见》强调要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花文化,吸收世界优秀花文化成果,推动花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花卉消费动力,促进花卉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为推进我国花卉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十二项主要任务。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花卉种质资源普查,强化种质资源数据管理,探索建立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加快花卉种业创新。增强我国花卉育种综合实力,推进我国传统名花等主要花卉种业自主创新。强化产品质量提升。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促进花卉业提质增效。加强花卉品牌打造,提升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进一步调整花卉生产布局,完善产业结构,深化花卉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控制花卉种植规模,推广林下种植模式,淘汰低端产能,促进花卉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特色化发展。大力...
  • 点击次数: 7
    为进一步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修复工作,引导和鼓励失信主体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保护合法权益,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近日印发《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修复工作指南》。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修复工作指南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修复工作,依据《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特制定本指南。一、总体要求(一)高度重视信用修复工作。信用修复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引导失信主体主动自新、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规范开展信用修复工作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优化信用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依法依规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市场失信主体解除相关管理措施,推动信用修复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发展。(二)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信用修复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履行相关职责。文化和旅游部负责组织、指导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失信主体信用修复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按照“谁认定、谁修复”原则,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信用修复工作。(三)加强信用修复分类指导。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在充分掌握信用信息、综合研判信用状况的基础上,把握好主动修复和依申请修复的关系,加强信用修复政策说明,明确不同类型信用修复的条件、方式和流程,保障失信主体合法权益。二、规范开展信用修复(一)规范主动信用修复工作流程。对满足《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一)项情形的文化和旅游市场失信主体,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系统将自动检索、标记并进行信用修复,无需人工操作。对满足《文化和旅游市...
网站导航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咨询热线:0571-89874258/88390985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6楼 公司传真:0571-85174259
扫一扫关注诗画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诗画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