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免费服务热线

0571-89874258

0571-86483696

0571-85174259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6楼

zjshjn@126.com

0571-85174259

王文保:创新文旅融合的实践思考和探索

日期: 2020-05-26
浏览次数: 32

2020年4月29-30日,“2020中国旅游科学年会暨第三届全国旅游管理博士后学术论坛”通过微型现场+视频连线方式召开,山西文旅集团董事长王文保做主题发言。全文如下:

今天采用线上形式召开座谈会,跟大家共商疫情期间以及之后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非常有意义。此次论坛主题为“完善文旅高质量融合的体制机制”,从破题来看,题目里面既有完善,有高质量,又有融合,有体制机制,每一个关键词可以说都蕴含非常多的内容。

借这样的机会,我将与各位嘉宾在关于文旅融合的主题下,在如何谈完善,如何谈融合,如何理解体制机制问题三个方面,结合山西的实际,做一个基本分享:

王文保:创新文旅融合的实践思考和探索

一、如何看待完善?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叫“产学研的融合”,其实延伸到文化上面,文化旅游的融合也存在同样问题,即文化、产品与旅游的融合问题。我们常说文化是核心,旅游是载体,文旅融合的表现最终的结果是靠产品来说话,不能停留在研究端,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题端,而是要通过提供消费者可使用、可消费的产品,来体现文旅融合,从这个角度讲,产学研的融合与文化、产品、旅游的融合具有共通之处。

关于机制创新,我觉得更是一种能够促进或者叫保障文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必不可少的方面。从目前来讲,我上次在一个场合也谈过同样观点,只有机构、职能、职责等都实现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

文旅融合,文化的载体是什么?文化的载体绝大部分或者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以文物为代表的。文化体现在哪里?文化可以无限大,可以是一个民族的风格,也可以无限小,甚至是一个小的习惯都可以归结到文化的部分,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一部戏等等。但是文化的承载物,从这个物的角度讲,比如说世界遗产,我们讲保护是底线,是基础,是红线,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开发,把文化附着在文物上。物的方面,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在体制机制的保障上,更需要从机构、职能、职责等等全方位着手,否则就是行业部门属于割裂的状态,各说各话,自说自话,无法实现消除这种壁垒实现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

二、怎么实现融合?

文旅融合很容易把它虚化,每个人都在讲文旅融合,但是真正的文旅融合是需要产品来说话的,至于产品是什么,是一部戏,是一个消费产品,是一个旅游品,是一个文创产品等等,都是笼统的表达为是文旅融合的最终结果,这是需要产品来体现的。这个产品我认为第一要挖掘主题,要提纯。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大到无限大,小到无限小,具像到一个产品,一个方面的时候,文化的核心是需要提纯的,这种提纯的过程就是要表达主题。提炼主题,拒绝表面的附着或者生搬硬套,一部戏我们通过解释说明表达了一个什么文化我觉得不重要,要让消费者,让体验者感受到什么文化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重要过程的核心就是要深入挖掘文化,提炼提纯主题,然后通过创新,用人民群众所喜欢的方式,大众所接受的方式,在润物无声中体现出文化。这是文旅融合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这也是我们市场上提供的很多产品,尽管它叫文旅融合,说承载了什么,但是消费者并没有感受到,也就是出现了融合两张皮的现象,出现了表面附着的现象,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短视效应,这也是我们很多文化旅游产品名为文旅产品,事实上没有达到它的预期目标,预期效果,不被市场所接受,不被消费者所接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关于完善文旅高质量融合的体制机制探索

刚才我也提到,我国的体制讲就是机构、职能、职责的融合,这是需要做一个深度融合的,否则就是自说自话,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难以融合,壁垒和屏障难以融合。

其次结合旅游产业本身的来说,它的长期性、周期性,甚至它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又要承载着传播文化,还要让人民群众感受文化,它很难用短期的眼光,短期的手段来达到一个经济效益,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各级政府从税收体制,扶持政策等方面不断地给予它一定的支持、扶持和保障,才能让文旅融合在这样一个周期比较长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产品提供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健康,更加稳健,为我们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文旅融合提供旅游消费品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撑。

---------------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推荐新闻: / News More
  • 点击次数: 1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际上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产业振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且是放到五大振兴之首,并且在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重点要做好“土特产”三个字文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未来在落实好产业帮扶政策,让“土特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考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据此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从四个方面来下功夫。一是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这就是土。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也就是“两个多”,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重点是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接二连三,大家对这个都很熟悉了,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在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在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加快发展面向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代乡村服务业,刚才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居间服务,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这个,鼓励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刚才讲一个原字号向制成品,这里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三是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立足整个县域统筹规划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着力提升县域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
  • 点击次数: 5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大再次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系统部署。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暨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在上海举办,与会专家学者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上海稳居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榜首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庄毓敏发布了《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该指数报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从绿色创新投入和绿色创新产出两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全面评价了2017—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情况。根据指数测算,2017—2020 年上海稳居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榜首。报告还从八个子指标维度,分别介绍了排名前十城市的先进经验,其中上海在“创新制度”“研发投入”“创新转化”“创新产出”“健康生活”等方面均表现突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振指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驱动力空间布局,总体呈现出非均衡化、梯度化的空间特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雁阵,要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第一,着力增强和造就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雁功能;第二,着力在南京、武汉、杭州、合肥、长沙、成都、重庆等重要支点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新型创新平台;第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个国家级创新方阵;第四,在各个重要城市,深入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化活力;第五,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第六,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各地发展。庄毓敏针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在绿色创新投入产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短板,从汲取优秀城市经验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考虑,提出了以下五条政...
  • 点击次数: 9
    11月24日上午,“2022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以视频连线形式参加会议并做专题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第一个问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用相当篇幅论述了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第一个关键词:“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了深入阐述,特别是富有独创性地对“第二个结合”作了深入阐述。《报告》用“40个字”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即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最为精准、最为精辟的提炼。这“40个字”的概括有着重要意义,我体会有“四个贯通”:一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把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二者之间的高度契合性。三是把中华文化精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我们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在今天和未来要弘扬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四是把中华文化价值与世界文化价值贯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的智慧。这“40个字”体现出来的既是中国的文化价值,也是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第二个关键词:“自信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十九大报告“文化自信”基础上增加了“自强”。强调“文化自信自强”是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一致、相...
  • 点击次数: 7
    2020年9月22日—24日,备受期待的2020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在四川省遂宁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旅游协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遂宁传媒集团承办,并得到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遂宁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界精英、专家、学者,以及文旅集团、目的地、投资商、媒体代表450余人齐聚一堂,开展交流合作、展示发展成就、探讨行业未来、树立产业典范。会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发表了致辞,他表示:今后5至10年,应要大力促进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健康旅游、医疗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农业、山地旅游,乡村旅游等等,并与养生、养老、亲子、游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并高度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休闲度假产业的品质和质量。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现场致辞实录: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很高兴应中国旅游协会邀请,参加由中国旅游协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休闲度假大会”。我代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我们都知道,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旅游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9月5日在“2020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上的演讲中,我用若干组数据说明了中国和全球旅游业受到的损失,是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并对十四五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了几点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有关数据今天许多演讲嘉宾将会谈到,这里我就省略了。本次大会将探索、研究并开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全面推动中国旅游业恢复振兴的理论新思考和实践新探索,这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将有助于适时重启和恢复发展旅游业,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各地经济的复苏。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讲三点思考和建议:一、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洗礼之后,全球和中国旅游业界及相关行业、部门,除了采取...
网站导航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咨询热线:0571-89874258/88390985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6楼 公司传真:0571-85174259
扫一扫关注诗画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诗画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