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免费服务热线

0571-89874258

0571-86483696

0571-85174259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6楼

zjshjn@126.com

0571-85174259

2020下半场,旅游行业有哪些发展新趋势?

日期: 2020-07-01
浏览次数: 26

过了今天,2020年的上半年就真的结束了,虽然上半年旅游市场一片凄风惨雨,数据苍白,但从清明小长假、五一黄金周和端午假期的游客数量可以看出,国内居民旅游需求依旧旺盛。受疫情持续影响,2020年下半年,旅游市场可能会呈现七大趋势性变化。

2020下半场,旅游行业有哪些发展新趋势?

趋势一:预约将成旅游标配

不同于以往“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今年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预约旅游”成为文明出游新趋势,已在景区和游客中形成共识,文明旅游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预约制也已为景区常态化管理手段,“无预约不出行”已成为游客文明出行的旅游新风尚。一些热门景区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后,有效加强了客流量监控,科学引导游客分时分流游览。“预约旅游”并非只是一时应急之策,而是旅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从盲目的游玩回归理性出游;从走马观花式的出游向深度游转变。游客可掌握的闲暇自由时间越来越多,其旅游的计划性也越来越强,预约旅游也将成为新常态。

2020下半场,旅游行业有哪些发展新趋势?

趋势二:周边游C位出道

疫情对旅游市场带来极大影响。旅游市场三大支柱中,出境游、入境游暂停,原打算出境游的高净值人群的出游需求传导到国内游市场,国内游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疫情使人们对周边游深度挖掘,“重新发现家门口的美景”成为新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端午假期本地游最热门,过半游客选择周边游试水,近40%的游客因疫情影响选择本地(省)游。周边游的爆红并非全无道理,从周边游模式的自身发展而言,随着近年来旅游休闲文化的不断发展,周边游模式已获得了足够的市场认同与推崇,持续数年的需求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软硬件设施以及服务的完善化,让这一模式有充分的余裕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短途周边游是疫情之后,当前市场最直接的选择。现在的周边游市场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旅游行业复苏的大旗,也几乎占据了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

趋势三:非遗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三个重要理念的推动下,随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作为重要旅游资源获得关注,日渐成为变成可体验、可购买,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不仅让“非遗”大放异彩,也赋予旅游更蓬勃的生命力。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助力非遗传承。国内也逐渐掀起一股“非遗热”,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并成为各地争相发力的“美丽经济”。据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有近90万项非遗资源。业界保守估计,非遗拉动的是一个千亿级市场,非遗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趋势四:夜间经济已至风口

夜间旅游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需求新潜力、供给新动能。当前,游客夜间旅游参与度高、消费旺,九成左右的游客有夜间体验的经历。灯火阑珊处正孕育出夜间经济的一片新蓝海。发展夜间旅游不仅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扩大消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发布夜间经济、夜间旅游相关政策规划的城市已超过40个。这些城市已经把夜间经济视作发展的新动能。中国夜间旅游,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正在成为灯火下的城市发展新风口。总的来说,发展夜间经济,并不只是灯光秀、逛夜市、吃美食这么简单,还要以品牌建设为目标,充分考虑城市已有资源,特别是空间条件,确定夜间游的核心功能,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气质、凸显城市调性的夜间旅游产品,形成独有吸引力。

2020下半场,旅游行业有哪些发展新趋势?

趋势五:疫情推动定制游需求

疫情之下,各地游客均以本地游客为主,本地游客对新玩法、深度游有了更高的需求,不只是“打卡”和浅尝辄止的体验,因此定制游受到追捧。其实,定制游近年来已逐渐流行,而疫情则推动了定制游市场的成熟。相比跟团游,定制游可以让游客随意安排自己的出行时间,入住自己喜欢的酒店,去吃自己喜欢的美食,体验自己喜欢的游玩项目,能给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趋势六:互动体验经济盛行

旅游已不再单纯是基于目的地之间的简单人类活动,以“人”为本的“旅游+”将被诠释和拓展出多更多重定义和可能。而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旅行必将向着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文旅深度融合的今天,更多的跨界融合将为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文化、体育、生态、娱乐等更多形态的融合将为互动体验型“旅游+”或“+旅游”复合型产品的打造带来更丰富的内涵,也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无界旅行的期望。以个性化服务为优势的旅游目的地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疫情之下,旅游的服务与体验将从有形的线下场景延伸到无形的线上场景,线上线下消费边界逐渐模糊,全渠道融合将成为行业突围方向。

趋势七:研学游迎来爆发式增长

作为旅游行业的新蓝海,研学旅行将体验式教育和旅游深度融合,目前已成为市场热点。下半年开场刚好是暑期,由于家长更希望寓教于“游”,研学游在暑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研学游和红色旅游的热门,正是文旅融合不断发展的体现,刺激旅游消费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特色文化的发展,为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都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不过研学旅行潜在市场规模可观,但因相关产品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不论是安全性还是规范化,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推荐新闻: / News More
  • 点击次数: 7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际上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产业振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且是放到五大振兴之首,并且在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重点要做好“土特产”三个字文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未来在落实好产业帮扶政策,让“土特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考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据此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从四个方面来下功夫。一是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这就是土。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也就是“两个多”,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重点是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接二连三,大家对这个都很熟悉了,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在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在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加快发展面向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代乡村服务业,刚才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居间服务,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这个,鼓励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刚才讲一个原字号向制成品,这里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三是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立足整个县域统筹规划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着力提升县域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
  • 点击次数: 7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大再次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系统部署。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暨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在上海举办,与会专家学者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上海稳居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榜首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庄毓敏发布了《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该指数报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从绿色创新投入和绿色创新产出两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全面评价了2017—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情况。根据指数测算,2017—2020 年上海稳居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榜首。报告还从八个子指标维度,分别介绍了排名前十城市的先进经验,其中上海在“创新制度”“研发投入”“创新转化”“创新产出”“健康生活”等方面均表现突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振指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驱动力空间布局,总体呈现出非均衡化、梯度化的空间特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雁阵,要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第一,着力增强和造就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雁功能;第二,着力在南京、武汉、杭州、合肥、长沙、成都、重庆等重要支点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新型创新平台;第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个国家级创新方阵;第四,在各个重要城市,深入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化活力;第五,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第六,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各地发展。庄毓敏针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在绿色创新投入产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短板,从汲取优秀城市经验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考虑,提出了以下五条政...
  • 点击次数: 22
    11月24日上午,“2022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以视频连线形式参加会议并做专题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第一个问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用相当篇幅论述了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第一个关键词:“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了深入阐述,特别是富有独创性地对“第二个结合”作了深入阐述。《报告》用“40个字”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即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最为精准、最为精辟的提炼。这“40个字”的概括有着重要意义,我体会有“四个贯通”:一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把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二者之间的高度契合性。三是把中华文化精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我们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在今天和未来要弘扬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四是把中华文化价值与世界文化价值贯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的智慧。这“40个字”体现出来的既是中国的文化价值,也是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第二个关键词:“自信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十九大报告“文化自信”基础上增加了“自强”。强调“文化自信自强”是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一致、相...
  • 点击次数: 7
    2020年9月22日—24日,备受期待的2020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在四川省遂宁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旅游协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遂宁传媒集团承办,并得到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遂宁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界精英、专家、学者,以及文旅集团、目的地、投资商、媒体代表450余人齐聚一堂,开展交流合作、展示发展成就、探讨行业未来、树立产业典范。会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发表了致辞,他表示:今后5至10年,应要大力促进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健康旅游、医疗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农业、山地旅游,乡村旅游等等,并与养生、养老、亲子、游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并高度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休闲度假产业的品质和质量。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现场致辞实录: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很高兴应中国旅游协会邀请,参加由中国旅游协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休闲度假大会”。我代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我们都知道,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旅游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9月5日在“2020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上的演讲中,我用若干组数据说明了中国和全球旅游业受到的损失,是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并对十四五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了几点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有关数据今天许多演讲嘉宾将会谈到,这里我就省略了。本次大会将探索、研究并开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全面推动中国旅游业恢复振兴的理论新思考和实践新探索,这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将有助于适时重启和恢复发展旅游业,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各地经济的复苏。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讲三点思考和建议:一、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洗礼之后,全球和中国旅游业界及相关行业、部门,除了采取...
网站导航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咨询热线:0571-89874258/88390985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6楼 公司传真:0571-85174259
扫一扫关注诗画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诗画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