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免费服务热线

0571-89874258

0571-86483696

0571-85174259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6楼

zjshjn@126.com

0571-85174259

文旅项目怎么营销才能成为爆款?

日期: 2019-09-06
浏览次数: 114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何快速而有效地吸引消费者,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目的地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很多旅游目的地、景区和旅游机构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

文旅项目不同于大型的旅游项目,像长城、九寨沟、泰山……这些旅游项目已经有具有了足够的口碑,可以调动起人们自发游览的兴趣。文旅项目大都处于新兴阶段,不具备足够强的认知基础,想要有各种流动人口的到来,就必须让营销与建设同时展开。

文旅项目怎么营销才能成为爆款?

我们先来看文旅的竞争市场格局:

1、高度同质化

2、城市差异化

3、最终落地都在地产

在这种竞争格局下,文旅和文旅地产的操作流程也是大体相同,谁先抢夺眼球、注意力、舆论喉舌、心智占领,谁就容易在“同一城市群或板块中”占领营销先机。

单一格局里,抢跑是正逻辑,因为赢在起跑线。

那么文旅营销要如何抢跑?

有的放矢,绝不浪费:文旅项目如何营销,要结合项目本身特征,例如农业观光为主题的文旅项目,因为不大可能吸引千里之外的游客来吃农家饭、采摘。营销过程就要针对周边100公里内区域的民众进行营销。在这样的前提下,对项目可辐射区域内消费人群的调研、分析,并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一直到让这些信息到达目标受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二次元文化”的文旅项目的主题,那么在规划的时候就不能只想着项目要搭建多少个卡通形象,而是要考虑到二次元人群的兴趣偏好与前来消费的可能性——精准的包装与营销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例如 “有特色的文旅项目就越需要营销”的逻辑——特色不是自己喊出来的,想要把“特色”转化成效益,就必须让目标人群认可“这个特色”才行。

保持渠道通畅:文旅企业或景区想要服务好消费者,需要对产品设计、旅游服务、营销方面进行升级,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文化享受。对此,企业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产品能够让用户知道;二是当用户想买产品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快速买到。这两件事如果做好了,这个项目想做不好都很难。

让你的项目变得有趣:世界那么大,怎么吸引消费者来看看?借助渠道讲好自己的故事,是文旅营销的关键着力点。人人都爱听故事,因为这是人类所具备的天性。就像迪士尼一样,从老鼠的故事开始、再到卡通形象、动画电影,最后落成主题乐园,这便是一个由故事建立起超级IP的典型例子。一定要让你的文旅产品有趣。即使产品成型之后也可以通过故事营销来让它变得有趣。

大数据助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载体,旅游逐渐成为从种草、拔草到分享的社交化过程。因此,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文旅营销提供了新的路径。在大数据时代,文旅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用户进行采集分析,并对用户画像进行360度的贴标签,洞察消费场景、消费者喜好以及可触达点。景区可通过人脸识别、人流预测预警,以及对客源的分析、基础数据、数据报告等进行大数据营销。

淡季营销出奇迹:营销目的就是让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营销的完成度是由产品决定的,所以产品即营销。景区淡季营销要从产品、渠道、价格、宣传四方面发力,让产品更好到达市场。大唐芙蓉园是曲江文旅运作的一个通过淡季民俗营销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大唐芙蓉园灯会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40天时间可实现收入4000万元。自2013年至今,灯会累计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该产品的落地为曲江文旅带来很多边际效益,不仅解决了景区淡季营收的问题,还实现了每一年的“开门红”。

让节庆成为爆点:近年来,全国各个景区一哄而上,各种类型的节庆纷纷涌现。然而,并非所有的节庆活动都能 “火”起来。只有那些主题鲜明、形成品牌和特色,积聚人气和消费力的节庆活动才会吸引赞助商的眼球,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走下去。一个好的旅游节庆品牌,一定是以文化为魂、景观为根、旅游为核、大众为本的,这样的节庆文化活动才是最接地气,最受普罗大众的欢迎。


    推荐新闻: / News More
  • 点击次数: 1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际上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产业振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且是放到五大振兴之首,并且在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重点要做好“土特产”三个字文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未来在落实好产业帮扶政策,让“土特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考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据此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从四个方面来下功夫。一是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这就是土。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也就是“两个多”,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重点是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接二连三,大家对这个都很熟悉了,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在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在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加快发展面向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代乡村服务业,刚才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居间服务,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这个,鼓励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刚才讲一个原字号向制成品,这里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三是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立足整个县域统筹规划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着力提升县域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
  • 点击次数: 5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大再次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系统部署。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暨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在上海举办,与会专家学者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上海稳居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榜首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庄毓敏发布了《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该指数报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从绿色创新投入和绿色创新产出两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全面评价了2017—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情况。根据指数测算,2017—2020 年上海稳居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榜首。报告还从八个子指标维度,分别介绍了排名前十城市的先进经验,其中上海在“创新制度”“研发投入”“创新转化”“创新产出”“健康生活”等方面均表现突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振指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驱动力空间布局,总体呈现出非均衡化、梯度化的空间特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雁阵,要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第一,着力增强和造就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雁功能;第二,着力在南京、武汉、杭州、合肥、长沙、成都、重庆等重要支点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新型创新平台;第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个国家级创新方阵;第四,在各个重要城市,深入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化活力;第五,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第六,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各地发展。庄毓敏针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在绿色创新投入产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短板,从汲取优秀城市经验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考虑,提出了以下五条政...
  • 点击次数: 9
    11月24日上午,“2022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以视频连线形式参加会议并做专题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第一个问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用相当篇幅论述了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第一个关键词:“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了深入阐述,特别是富有独创性地对“第二个结合”作了深入阐述。《报告》用“40个字”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即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最为精准、最为精辟的提炼。这“40个字”的概括有着重要意义,我体会有“四个贯通”:一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把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二者之间的高度契合性。三是把中华文化精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我们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在今天和未来要弘扬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四是把中华文化价值与世界文化价值贯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的智慧。这“40个字”体现出来的既是中国的文化价值,也是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第二个关键词:“自信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十九大报告“文化自信”基础上增加了“自强”。强调“文化自信自强”是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一致、相...
  • 点击次数: 7
    2020年9月22日—24日,备受期待的2020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在四川省遂宁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旅游协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遂宁传媒集团承办,并得到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遂宁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界精英、专家、学者,以及文旅集团、目的地、投资商、媒体代表450余人齐聚一堂,开展交流合作、展示发展成就、探讨行业未来、树立产业典范。会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发表了致辞,他表示:今后5至10年,应要大力促进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健康旅游、医疗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农业、山地旅游,乡村旅游等等,并与养生、养老、亲子、游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并高度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休闲度假产业的品质和质量。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现场致辞实录: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很高兴应中国旅游协会邀请,参加由中国旅游协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休闲度假大会”。我代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我们都知道,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旅游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9月5日在“2020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上的演讲中,我用若干组数据说明了中国和全球旅游业受到的损失,是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并对十四五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了几点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有关数据今天许多演讲嘉宾将会谈到,这里我就省略了。本次大会将探索、研究并开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全面推动中国旅游业恢复振兴的理论新思考和实践新探索,这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将有助于适时重启和恢复发展旅游业,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各地经济的复苏。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讲三点思考和建议:一、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洗礼之后,全球和中国旅游业界及相关行业、部门,除了采取...
网站导航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咨询热线:0571-89874258/88390985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6楼 公司传真:0571-85174259
扫一扫关注诗画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诗画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