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免费服务热线

0571-89874258

0571-86483696

0571-85174259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6楼

zjshjn@126.com

0571-85174259

吴迈:山地旅游已占全球旅游总量的20%

日期: 2019-11-07
浏览次数: 60

中国是多山之国,中国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山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山地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探险考察等特色旅游项目和业态,推动我国山地旅游取得了长足发展,山地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山地旅游要在充分保护山地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探索构建符合当地资源禀赋、适应山区生态特征、彰显民族民间文化,满足广大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沉浸体验、康体养身、猎奇探险等多元需求的山地旅游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山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是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秘书长、原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巡视员吴迈在文旅产业发展论坛上作的主题演讲。

吴迈:山地旅游已占全球旅游总量的20%

以下为演讲实录: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价值和生存方式。文化的终极目标是感性的,文化的最终实现方式要呈现在美好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上,而旅游正是感性的载体。旅游是船,文化是帆,旅游之船有了文化之帆就能扬帆远航。

我们谈文旅融合,顾名思义就是文化和旅游的互通、互补、互促。以文化丰富旅游的内涵,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品味,以文化妆扮旅游的色彩,以文化传播旅游的影响,以文化展示旅游的形象,以文化推动旅游的发展。

从旅游的角度来看,旅游形态多种多样,以目的地来划分,就有山地旅游、海滨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等。相应地,当文化与不同的旅游形态相结合时,应当抓住不同旅游形态的特征,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和设计,这样才能避免文旅产品趋同化,做出真正有内容、有市场、有影响的文旅产品。

作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代表,我想跟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山地旅游中的文旅融合”。山地是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2%。世界上75%的国家拥有山地,全球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山区。

山地旅游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它依托的是山地特殊的地理地貌环境和生态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去张家界看“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的奇景,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去马丘比丘寻找印加人失落的文明,这些都是山地旅游。

如果给山地旅游下一个定义,山地旅游是以山地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支撑,以山地生态、气候、地貌、水体、动物、植物以及山地文化等为载体,以山地攀登、徒步、探险、考察、野外拓展为特色旅游项目,兼具山地观光、休闲、运动、健身、避暑、娱乐、教育、科考等为一体的现代旅游形式。

山地旅游以亲近自然、积极健康、绿色可持续的特点,得到大众的青睐和喜爱,发展迅猛,正逐步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目前,山地旅游已占全球旅游总量的20%,呈现出资源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状态,潜力巨大、前景可观。与此同时,山地旅游在保护山地资源、传承文明、促进山地经济与扶贫减贫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积极独特的作用。

吴迈:山地旅游已占全球旅游总量的20%

山地旅游中的文旅融合应该关注的几个点:

1、精耕细挖山区少数民族文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宝贝,要大力保护、精细开发。有一家叫“依文”的公司,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在贵州黔西南收集布依族刺绣纹样,让大山的绣娘们过上“喂着鸡鸭、看着娃、绣着花、却也能养着家”的幸福日子,将流传千年的布依文化带上国际舞台。时尚产业是这样,文旅产业更应精耕细挖少数民族文化,吸引各界关注,唤醒对这些日渐式微的文化的关注。这也就是文旅融合的一个意义,通过旅游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长期以来,由于地形的隔绝和交通的制约,山地环境相对封闭且保持了一种稳定的状态,这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山区的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却使得山地孕育出众多风俗语言不一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众多不同的民族文化。经常隔一座山头,语言就不一样,风俗也不一样了,这种多样性和差异化是最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也是我们应该着力之点。

以贵州为例, 92.5%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山川阻隔让贵州保存了多元的民族文化体系,形成了“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族文化格局。那么,同样是民族村寨,怎样才能吸引到更多游客呢?要精细化开发,做出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岜沙苗寨、“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贵州占里村都抓住了自身文化中与众不同的特点,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

2、培养山地民众的文化自信

山区,由于长期以来相对封闭、发展较为滞后,加上市场经济发展对于农耕文明的强烈冲击,山地民众往往缺乏文化自信,在追求现代与发展中丢掉自我,导致文化传承的脱节,许多艺术、民俗、手工艺等都难以为继。

要发展文旅产业,首先要有繁荣的文化,只有人们对自身的文化有了自信,文化才有繁荣的源动力。所以,要帮助山地民众重建文化自信,正确认识自身的文化价值,并为之而自豪。反过来讲,当文旅产品引起游客的关注和向往,也能让山地民众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帮助他们重建文化自信。因此,文旅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的。

举一个正面的例子:新西兰的毛利人对自己的文化非常自豪,因此他们将1.7亿美元的政府赔偿金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文旅产业的投资。今天,文旅产业的发展让他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更重要的是,过去他们土地、自然分开了,现在他们通过旅游把山地景观和古老的祖先联系起来,重新找回了与自然的联系和协调。

3、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发不同类型的文旅产品

灵活多样地开发系列文旅产品,给予游客完整、美好的文旅体验。文化是广泛的,服饰、节庆、艺术、建筑、文学、音乐、民俗、生活方式、价值体系、信仰,甚至美食、美酒、运动等都是文化的范畴,像苏格兰的威士忌、贵州的茅台,都可以做出美酒文化的好文章,巴西的足球文化、中国的功夫文化也能开发出很好的体验型文旅产品。文旅融合的形式是多样的,对于山地旅游中的文旅融合,活化型、保护型、体验型都是常见的形式。

4、山地旅游中的文旅融合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

文旅产业在山区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减少贫困、保护本土文化、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文旅产业的发展,除了对经济效益的考察,还应考虑到在当地产生的社会效益,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互相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很好的一个例子,是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会员——英国凯恩戈姆斯国家公园。凯恩戈姆斯公园的范围不是根据凯恩戈姆斯山本身来划定的,而是按照当地原住民的居住范围确定的,因为它遵循的理念是:凯恩戈姆斯是所有原住民的家。让原住民理解并享受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鼓励原住民参与文旅产业,比如威士忌工坊、苏格兰风情体验等文旅产品。正是这样负责任的发展,让今天的凯恩戈姆斯国家公园真正成了一万九千名原住民的家。

---------------

来源:新旅界


    推荐新闻: / News More
  • 点击次数: 1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际上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产业振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且是放到五大振兴之首,并且在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重点要做好“土特产”三个字文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未来在落实好产业帮扶政策,让“土特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考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据此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从四个方面来下功夫。一是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这就是土。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也就是“两个多”,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重点是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接二连三,大家对这个都很熟悉了,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在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在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加快发展面向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代乡村服务业,刚才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居间服务,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这个,鼓励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刚才讲一个原字号向制成品,这里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三是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立足整个县域统筹规划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着力提升县域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
  • 点击次数: 5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大再次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系统部署。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暨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在上海举办,与会专家学者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上海稳居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榜首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庄毓敏发布了《2022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该指数报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从绿色创新投入和绿色创新产出两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全面评价了2017—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情况。根据指数测算,2017—2020 年上海稳居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榜首。报告还从八个子指标维度,分别介绍了排名前十城市的先进经验,其中上海在“创新制度”“研发投入”“创新转化”“创新产出”“健康生活”等方面均表现突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振指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驱动力空间布局,总体呈现出非均衡化、梯度化的空间特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雁阵,要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第一,着力增强和造就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雁功能;第二,着力在南京、武汉、杭州、合肥、长沙、成都、重庆等重要支点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新型创新平台;第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个国家级创新方阵;第四,在各个重要城市,深入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化活力;第五,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第六,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各地发展。庄毓敏针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在绿色创新投入产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短板,从汲取优秀城市经验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考虑,提出了以下五条政...
  • 点击次数: 9
    11月24日上午,“2022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以视频连线形式参加会议并做专题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第一个问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用相当篇幅论述了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我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第一个关键词:“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了深入阐述,特别是富有独创性地对“第二个结合”作了深入阐述。《报告》用“40个字”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即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最为精准、最为精辟的提炼。这“40个字”的概括有着重要意义,我体会有“四个贯通”:一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把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二者之间的高度契合性。三是把中华文化精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这“40个字”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了我们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在今天和未来要弘扬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四是把中华文化价值与世界文化价值贯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的智慧。这“40个字”体现出来的既是中国的文化价值,也是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第二个关键词:“自信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十九大报告“文化自信”基础上增加了“自强”。强调“文化自信自强”是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一致、相...
  • 点击次数: 7
    2020年9月22日—24日,备受期待的2020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在四川省遂宁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旅游协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遂宁传媒集团承办,并得到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遂宁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界精英、专家、学者,以及文旅集团、目的地、投资商、媒体代表450余人齐聚一堂,开展交流合作、展示发展成就、探讨行业未来、树立产业典范。会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发表了致辞,他表示:今后5至10年,应要大力促进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健康旅游、医疗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农业、山地旅游,乡村旅游等等,并与养生、养老、亲子、游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并高度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休闲度假产业的品质和质量。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现场致辞实录: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很高兴应中国旅游协会邀请,参加由中国旅游协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休闲度假大会”。我代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我们都知道,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旅游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9月5日在“2020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上的演讲中,我用若干组数据说明了中国和全球旅游业受到的损失,是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并对十四五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了几点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有关数据今天许多演讲嘉宾将会谈到,这里我就省略了。本次大会将探索、研究并开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全面推动中国旅游业恢复振兴的理论新思考和实践新探索,这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将有助于适时重启和恢复发展旅游业,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各地经济的复苏。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讲三点思考和建议:一、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洗礼之后,全球和中国旅游业界及相关行业、部门,除了采取...
网站导航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咨询热线:0571-89874258/88390985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6楼 公司传真:0571-85174259
扫一扫关注诗画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诗画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