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未来水世界》中,2500 年的地球两极冰川大量消融,地球成了一片汪洋,人类只能建起浮岛在水上生活。虽然这样的未来未必会到来,但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不少国家和城市确实正在消失,比如有数据表明马尔代夫将在 100 年后沉入海底。
在这种背景下,漂浮城市也开始被提上日程了。
![可抵挡飓风的漂浮城市:BIG事务所 可抵挡飓风的漂浮城市:BIG事务所]()
丹麦明星建筑事务所 BIG 在纽约举办的联合国首脑会议上展示了漂浮城市这个概念,它被命名为“Oceanix City”。该项目还联合了麻省理工学院海洋工程学、探险家俱乐部等团队,意在帮助那些受极端天气影响和海平面上升威胁的人们提供离岸居住地。
“Oceanix City ”的渲染图看起来几乎是乌托邦式的——人们悠闲散步,到处都是绿色植物。项目由一系列六个为一组的岛屿组成,这些成组的岛屿将会成倍重复组成一个12公顷的村落,可容纳1650个居民,进而组成一个容纳10000人的群岛。
为了应对恶劣的气候条件,每一个模块将会在陆地建造然后被运入海中,到点锚定,这座漂浮城市被设计成可抵御洪水、海啸和 5 级飓风。这些岛屿是灵活的,所以如果海平面过低,这些模块也可以被移走。其支撑底座将采用一种叫做 Biorock 的生态岩石,这是电解积聚溶解在海水中的矿物质形成的物质。
![可抵挡飓风的漂浮城市:BIG事务所 可抵挡飓风的漂浮城市:BIG事务所]()
Biorock 这种材料只要有电流流动,结构就会无限制地增长,如果损坏也会自动修复,也就是说随着时间迁移,建筑结构反而会越来越坚固。更神奇的是这种材料的硬度是混凝土的 3 倍,却依然可以漂浮在海面。
按照 BIG 的设计,这座漂浮城市将会是一个可持续的人造生态系统,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实现能量、水、食物和废物的循环流动,这一设计理念体现在城市中的各个细节中。
BIG希望这些建筑能根据其所在地使用当地的资源建造。比如木材和生长迅速的植物,这些材料同时给人以“温暖柔和”的触感。
项目主要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风力和水力涡轮机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粮食生产和农业将被整合,且遵循零废物政策。
岛屿上的建筑被设计成低层的,预计会有四到七层高,目的是为了保持重心。根据发布的图片,建筑物向顶端逐渐变细,顶端则将会有额外的空间,在起到遮阳效果的同时为太阳能电池板供电。
![可抵挡飓风的漂浮城市:BIG事务所 可抵挡飓风的漂浮城市:BIG事务所]()
每个小村落都包括生活社区模块,包括热水,超市,精神文化场所,因为BIG想让Oceanix城市能够适配“任何文化,任何建筑”。
另一个关于漂浮城市的主要好处是,漂浮城市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例子,并且可以为流离失所的社会提供解决方案。设计师的目标是确保可持续的漂浮城市是大家都能够负担得起的,可供所有有需要的沿海地区使用的。
虽然目前漂浮城市的计划还在概念阶段,但是主导这个项目的建筑事务所 BIG 的实力不容小觑,Google 总部和纽约新世贸大厦中心背后都有 BIG 的身影,Fast company 曾 BIG 将评为10 家最具创新力的建筑设计公司之一,称其为“探索实用主义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