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如何编制?如何分类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如何编制?如何分类规划?

日期: 2020-02-27
浏览次数: 42

2019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国土空间规划是融合统一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新型空间规划,是未来国家及地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那么国土空间规划有什么编制要求,根据不同的主体功能类型如何区别规划?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编制要求

体现战略性。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性,自上而下编制各级国土空间规划。

提高科学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加强协调性。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

注重操作性。按照谁组织编制、谁负责实施的原则,明确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要点。

国土空间规划则具有既注重宏观也注重微观、既注重自然也注重人文、既有管控也有发展、既注重技术性能也注重政策性、既要研究实体空间也关注经济社会问题、既要强调全国的统一性也考虑到地方因地制宜的差异性的特点。

不同主体功能类型县市的国土空间规划特点

相对于过去的城乡规划而言,国土空间规划涉及的是广域的国土空间范畴,在广域的国土空间中,城市、镇、村庄等等只是其中的“点”。不同主体功能类型县市应体现各自的国土空间规划特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市县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等类型。其中优化和重点开发县市是城镇化发展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分为农业主产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同功能类型的县市,其发展和保护功能不同,相应的国土空间规划也应有侧重。

城镇化发展区域,作为未来人口和经济集聚空间和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承载空间,要着眼于提高竞争力和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就业容纳能力,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在轻型产业发展区域推进产城融合,更好协调生产生活关系,全面服务人的发展。同时,更多注重为农村人口转移和流动务工人员的本地化创造条件,实现城市公平与友善的基本环境。

农产品主产区的市县,要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要任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其他非农产业。基本农田保护空间及农村发展空间,要有足够的预留和保护。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市县,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为全社会提供碧水蓝天净土等生态产品,要预留足够的生态空间,并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作为工作重点,同时,积极探索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路径,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宜生态绿色经济,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结语:国土空间规划不仅仅是总体规划,还涉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具体地块用途、开发建设强度等详细规划,因此规划具有更多作为公共管理的内容,并不只涉及行政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也涉及普通民众的利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就必须从广域的国土空间格局出发,来完善各类要素的配置,并建立起这些要素之间的总体关系,这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而这恰恰是过去缺少研究的,也是各类规划中未能很好建立起来的内容。

国土空间规划既包括了战略内容,也包括了公共政策和实施管制的内容,在不同层次上就有不同的偏重,即国家国土空间规划注重战略性、省级规划注重协调性,县市规划注重实施性。即使是同一层次的国土空间规划,由于地方性的差异,如地方管理方式方法、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需求、地方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即社会治理架构的差异,这就对国土空间规划承上启下作用及其内容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些都会对规划编制的思路、规划内容、管控要素的选择和安排以及实施路径等带来较大的差异。

-----------

部分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网站导航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咨询热线:0571-89874258/88390985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行路666号万达广场C座6楼 公司传真:0571-85174259
扫一扫关注诗画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诗画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