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的旅游数据来看,红色旅游的旅游人数仍保持高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偏中老年游客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红色旅游,现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红色旅游正成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板块。
如何增强红色景区的持久吸引力,让红色旅游“长”红“长”兴,全面开启红色之旅、信仰之路,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血脉永续?
红色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研判
开发模式:从单纯红色景区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
伴随着消费升级,红色旅游景区趋向综合发展,逐步改变传统的单个景区孤立开发的局面,形成以旅游目的地开发为引导的综合开发模式,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产品组合:从观光向深度体验综合旅游产品转变
区别于传统的革命文物、遗址观光游,近年来红色旅游体验产品逐渐丰富,整体呈现业态多元化、手法科技化、体验创新化等趋势,与民俗、生态景观、体育、养生等产品融合度更高。
市场客群:受开发模式转变影响,年龄层趋向年轻化
数据显示,受开发模式的转变,红色旅游正受到更多年轻用户关注,多元和新颖的体验方式吸引着年轻用户客群的青睐,红色研学和文创体验等方式让青少年群体在游玩中感受革命精神。
创新路径
红色旅游要发展,就要跳出固有模式,让红色旅游不再“格式化”,让红色景区走下“讲台”,走进每一位游客的生活中。
着眼全域,点线面推进
红色旅游要着眼全域,深度挖掘资源内涵,从“点线面”全方位推进,做出亮点和品牌,让景区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品,并丰富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推进业态融合,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强景区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融合发展是王道
以开放的胸怀整合红色旅游景区周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等资源,推进融合发展,在深化开放合作中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实施“红色旅游+”战略,抓牢融合发展的“结合点”,选准融合发展的“切入口”和“着力点”。 可配套生活化和体验化的项目,做好“旅游+”,如“红色旅游+避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
观游模式“动”起来
适当改变过去的纯静态观游模式,针对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的静态展陈而言,可利用互联网科技将其转化为动态、立体性的旅游产品,还原历史场景,增强红色革命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让红色旅游产品真正鲜活起来。同时还可以借助红色旅游博览会、节庆时期和纪念性文化活动等推广红色旅游,组织体验游、参与性活动以及影视参与等形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让游客在体验新奇、真实的情境下感知红色革命的精神、教育,真正从“参观者”变“参与者”、“学习者”。
注重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
发展红色旅游,一定要抓住红色旅游的发展规律和逻辑,既要考虑经济属性,更要注重精神高地打造。要挖掘小故事,做足大精神,“精神”要做得严肃、做得经典、做出仪式感,强化氛围营造,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善用网络的力量
互联网信息时代,科技力蜕变为第一生产力。红色旅游产业创新更要以“互联网+”做抓手,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拓展功能。拓展“互联网+红色文化”和“互联网+红色旅游”,需要打造稳定的网络平台并做好服务工作,依托大型网站来提高关注度和扩大知名度。另外,突破传统宣传的模式,鼓励民众利用互联网传播红色文化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