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乡村从来都没有统一标准,只有方向。
未来乡村是特色村的高级形态,从广义上看,“未来乡村”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是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经济之上叠加的新形态。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农村是劳动力、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的聚集地。我们的未来乡村不论怎么发展,都绕不开生产、土地等重要条件,所以在对乡村未来图景的憧憬之下,未来乡村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方向:
立足生产
乡村是农民生产场所,农业生产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是乡村旅游、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的前提。因此,未来乡村建设首先要遵循农业生产规律、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要立足基础农业,培育产业融合。乡村不仅要发展农业,还要发展农业以外的第二三产业。深挖农业产业链,重点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做好农旅结合文章,以“文旅”“农旅”融合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培育发展当地的特色产品、特色产业,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生态优先
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未来乡村应该是绿色的、美丽而且宜居的,乡村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营造美丽、清洁的乡村,构建平衡适宜的乡村建设空间体系,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实现人水和谐、城乡和谐、区域和谐。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资本深化,同时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化。
土地为基
建设未来乡村,需要聚焦农地制度改革。土地是乡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考察农村土地问题。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要求,提出土地开发利用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以及土地资源配置优化方案,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盘活存量资源,保障乡村产业用地,创新旅游用地管理,满足乡村用地需求。
以人为本
“三农”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人,未来乡村的建设同样也需要以人为本。人才是未来乡村发展的目的和尺度。乡村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切实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要能充分调动当地民众的积极性,也要能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尤其是围绕农业科技延伸出来的技术人才。未来乡村不能走传统的乡村振兴之路,要注重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农业创新型人才。
数字先行
“现代化”才应是未来乡村的主体形态。未来乡村的形态应是乡土味的人居环境,加上城市现代化的公共服务。现代的产业形态、服务形态和技术形态,是吸引城乡要素流动的条件,也构成了未来乡村的基本特征。数字化场景的营造,成为未来乡村最明显的特征。把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到乡村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让乡村产业、生态、治理、文化等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智能系统平台作为支撑,以农业金融服务作为动能,以业务、金融、数字的运营作为基础,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产加销于一体、产学技于一炉、产业融合贯穿始终,实现链接到户、购销到户、服务到户。在便民、便事、便商中催生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
来源:光明网、浙江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