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红色旅游如何创新发展?
日期:
2021-03-08
浏览次数:

2018年国庆黄金周,爱国主义深入人心,红色旅游广受青睐,假日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隆重的纪念革命烈士和爱国教育活动,游客纷纷以观看升国旗、“快闪”《歌唱祖国》,“我为祖国送祝福”、参观博物馆和红色景区等不同形式庆祝新中国69周年华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参与国庆纪念活动、瞻仰革命圣地、烈士陵园或纪念馆等游客比例分别达到63%、55%、49%。红色旅游市场的火热,让我们去思考火热背后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一、红色旅游的现状问题

目前红色旅游在吸引年轻人参与度上,遇到很大的挑战,纵观国内红色旅游的发展,存在几个问题:

1、形式过于单一,与时代融合性差

较少挖掘红色旅游的普适性价值,如何与现代精神文化价值的融合,而多数集中于对于革命价值的挖掘,与现实缺少交集。同时枯燥、乏味,互动性和体验性差。

2、过于政治化,有距离感,不接地气

目前红色旅游大多还是国家和地区从精神层而的指导工具,并没有真正的成为一种旅游产品,融入人们的旅游需求。所以,作为游客常常都会和景区有距离感,让人总感觉飘着不接地气。


二、红色旅游的三大误区

那么,红色旅游发展如何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深化红色旅游发展,进一步激活红色精神的正能量?要解决这个命题,我们首先得反思一下这些年来对于红色旅游认知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把红色旅游孤立起来,使其曲高和寡。红色旅游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旅游形态定义,实际上,红色旅游本质上属于文化旅游范畴,红色旅游不是单纯的观光游览,而负有见证历史、教化人心、启迪心智的育人功能。旅游的初衷是让人们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放松和品味的提升,红色旅游的卓尔不群,导致大众对其敬而远之。要把红色文化转化好,就要改变“灌输式教育”向“体验式教育”转变,让人们到红色旅游遗产地亲身去体验,去感悟红色精神。

第二个误区,是红色景区追求奢华,使其本色尽失。这是形式主义,也是单纯的利益驱动使然。完善交通、美化环境、建红色主题小镇、搞空有其表的美丽乡村建设,把消费经济搞上去,把红色底色搞下来。游客去了看不到当年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场景,体验不到在老弱边穷恶劣的环境中坚守革命信念奋发图强的不易。红色旅游不宜搞得太奢华,不然,红色旅游的本色将丧失殆尽。

第三个误区,是红色景区攀比之风,商业最大化。有些红色旅游景区不堪寂寞,不能忍受别人吃肉自己喝汤,于是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当然旅游景区开发是一种商业活动,有投入就必然要有回报,而且红色旅游景区大多数位于老弱边穷地区,肩负着扶贫攻坚的使命。但是红色旅游景区把商业利润最大化,显然是不符合红色旅游的价值逻辑的。红色旅游景区最核心的价值是为后人留存革命记忆,让今人通过旅游体验寻找价值认同,教化育人才是红色旅游的首要使命。


三、红色旅游如何创新发展

1、强强联手,资源整合

一处红色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很难形成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必须把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这才符合全域旅游的发展概念。旅游资源不是只有红色,而是多彩的。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也要做到统筹规划,保护好当地的环境。突出红色,并不意味着就要舍弃其他的资源,而应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绿色是底色,红色是特色,蓝色是衬托:绿色的山林和晴朗的天空,才能更好地烘托出鲜红的文化主题。这是地方发展红色旅游应有的大格局。

可以看出,未来的红色旅游“单打独斗”行不通了,必须与其他资源相结合,走融合发展之路。

2、红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产品也可以说是产业。这里所指的“产业”,是“红色+产业”与“产业+红色”的组合使用,形成红色旅游多元产业格局,并融入地方产业体系。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基础,将红色串联到当地旅游精品旅游线路中,相互促进发展。如可以围绕“红色+影视”“红色+演艺”,创意影视产品、演艺产品以及互动参与式实景演艺产品;也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相应推出红色旅游产品,如纪念币、纪念章、纪念邮票等。“设计+”“创意+”“科技+”,打造多维旅游商品体系。

3、创新旅游产品体系

红色旅游发展要围绕“创新”二字做文章,形成自己的特色。根据中央对红色旅游的具体定位和发展要求,做到创新新思路、创造新经验、打造新品牌、开拓新市场、建立新机制、扩大新领域,并在此基础上,让红色旅游真正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特殊核心产业。创新更多的是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发展红色旅游也应该践行“品质旅游”,从服务创新入手。为游客制订出游计划,可以定向浏览虚拟景区;定制化服务,迎合个性需求;推选文明导游、优质导游等,将服务植入人心。


结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是的,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可以想见,在未来,红色旅游将迎来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