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文旅消费呈现出哪些趋势?
日期:
2024-10-25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近日文旅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个季度,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文旅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近年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文旅行业,引领游客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沉浸”,逐渐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数智时代,我国文旅消费呈现出哪些趋势?如何抓住新机遇让城市文化“活”起来?一起来看。


1  体验式、沉浸式消费更受欢迎

“文旅+自然景观”是文旅消费的永恒主题。这来自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需求——返璞归真。正如《道德经》所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忙碌于喧嚣职场的人士,终有一天,或能领悟《道德经》中“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所蕴涵的深邃道理。沉浸在自然的怀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需求。踏春、赏花,近距离接触牛、羊、麋鹿,都可以成为沉浸式体验。

人们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身心的体验,并感知和遇见从未见过的、新奇的人和事。起初的体验式旅游,类似桂林山水游,上海弄堂游这样的旅游项目,还只是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添加环境要素和系列服务。科技进步为体验感增强提供了可能,西安上演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将景区自然资源与高科技舞美灯光相结合,将历史故事与实景演出相结合,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恢宏气象和千古绝唱的凄美爱情。万星闪烁的梦幻天空、滚滚而下的森林雾瀑、熊熊燃烧的湖面火海将人间与仙界、传统与时尚有机交融,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文化氛围。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可穿戴设备、智能终端等技术和设施的发展,体验式、沉浸式旅游正在向纵深发展。

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夜游、沉浸式街区等深度沉浸项目不断被开发出来,推向市场。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个沉浸式旅游新业态示范案例,包括:又见平遥、重庆·1949、知音号、遇见大庸、寻梦牡丹亭、天酿、不眠之夜等7个沉浸式演艺案例;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游锦江、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万物共生”、奇妙·夜德天、梦境光雾山等5个沉浸式夜游案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北京世园公园植物历险记探索体验展、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4个沉浸式展览展示案例;长安十二时辰、花山世界·花山谜窟主题园区、沈阳中街步行街、teamLab 无界美术馆等4个沉浸式街区案例。

现代的旅行者,尤其是Z世代,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个观光者、一个台下的看客;而是要成为旅游故事的撰写者,甚至是主角。观众要真实地参与到故事之中,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要成为剧情的一部分,并从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认同。现代科技的加持,使得旅行者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被全方位调动起来,获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感受和认知。高度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技术为野外探险、荒野生存等历险经历提供前所未有的真实体验。增强现实技术将数字世界、元宇宙嫁接现实场景,旅行者可以超越“物理到场”,体验魔幻、危险、刺激的现场。混合现实技术,比如南京夫子庙夜游,将光影图像、书法等投影到真实的环境中,生成历史与现实交互的体验,让游客穿越时光亲临朱自清笔下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  文旅消费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

数字技术和智慧旅游在主题公园、旅游演艺和博物馆等项目中得到广泛运用,助推文旅业务强劲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国民旅游状况调查(2023)》显示,我国居民出游目的地选择从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而言,以线上渠道为主,总体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其中,短视频平台位居第一,占比69.3%;网络社群平台位居第二,占比59.7%;亲朋好友推荐位于第三,占比51.1%;景区(目的地)官方网站、在线旅游服务商排名第四、第五,占比分别为47.6%和34.6%;只有25.3%的调查对象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获取旅游信息。

数字技术激发出年轻人的文旅消费热情。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在北京演出,同步在上海、成都、南京、深圳、杭州、乌镇推出数字化“第二现场”,数字化技术打破空间阻隔,这六个城镇的观众得以同步高清观看。随着我国5G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移动支付普及率迅速提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长足进步,高出其他国家一倍甚至两倍,中国人的吃穿住行一部手机就能搞定。针对一些国外游客感到反向的数字鸿沟,甚至水土不服,有些地方甚至重新启用POS机,提升境外游客的支付便利度。


3  文旅IP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

目前以旅游著称的城市都在精心打造城市文旅IP。比如,2024年3月至5月扬州市举办了“烟花三月下扬州”文旅消费推广季活动。扬州市政府推出的七大主题聚集了人气,提升了文旅消费品质,增强了消费体验,提振了消费市场。

故宫IP以其优越的文化底蕴,展现出历史与现代之约、文化与科技之美。故宫淘宝、故宫出版社、故宫文创、故宫食品、故宫文具联袂出彩,“皇家IP”走进百姓人家。以故宫淘宝为例。故宫淘宝是故宫文创事业部与尚潮公司的联合IP,将故宫博物院180多万件文物的文化瑰宝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为人们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经过15年的发展,故宫淘宝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影视IP+旅游”“文学IP+旅游”等是现实中经常采用的组合模式,比如《非诚勿扰2》+海南、戏剧节+乌镇。随着民宿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兴起,“地方文化IP+旅游”也成为重要的叠加模式。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的版图上,很多村落都有属于自己的传说、史实、非遗文化、民风民俗、民间LOGO等。这些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经过巧妙地挖掘、组合和表达,并加以商品化,就能闪烁其文旅光芒,实现其内在价值。

各地的主题乐园竞相采用引人入胜的IP主题,场景布置尽可能还原真实故事情景,配以演职人员的精彩表演,让游客获得真实刺激的体验和经历。上海迪士尼乐园的IP元素在餐厅、酒店、停车场等周边得到广泛应用,开发的迪士尼衍生产品琳琅满目。迪士尼公园的门票收入只占总收入2至3成,超过一半收入来自IP衍生产品。北京环球影城也采用类似的盈利模式。因此,IP主题推动的景区商品销售有力地提升了整体营收水平。

通过打造文旅IP提升文旅消费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短视频逐步成为一种备受追捧的营销方式。利用短视频平台扩散数字化的文旅IP,是极具潜力的传播方式。准确识别地方文化的内涵底蕴,经过数字化方式呈现给线上线下的观众,能够促进文旅融合,树立文旅IP形象,并增加产品附加值。其中,敦煌IP的打造堪称典范。敦煌博物馆的新媒体运营团队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知乎、B站等多渠道展开营销。《敦煌藏画》、“敦煌动画剧”“云游敦煌”APP纷纷上线推出,联合烘托敦煌IP。

可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积淀,融入IP形象塑造,实现旅游、演艺、美食、影视、服装等多产业、多业态的协同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提升文旅消费,扩大内需的切实可行之路。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