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需要“经营”,博物馆文化更需要“经营”。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不应局限于静态的陈列展览,而要让博物馆文化走出展厅,走出馆舍,走向大千世界,走向普罗大众。所以博物馆要坚持资源为先原则,充分挖掘凝练博物馆资源的特异性优势,这是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让藏品“活化”。博物馆的所有业务工作均应以藏品为核心开展,彰显藏品资源特色,形成特色博物馆品牌;利用藏品的陈列构建起历史记忆,并增添互动、娱乐等各种现代化功能。突出研究、展览及教育工作的实物性和实证性,以物证史、让文物说话;推动藏品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有效提升藏品率。从库房移出展览,借科学技术让观众从多角度近距离欣赏,举行全国性、世界性的巡展等都是实现藏品“活化”的方式。
拥有良好的展陈体系。博物馆展陈受到社会发展、审美、教育、信息传播等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将展陈定位、内容表述、视觉效果呈现、功能实现等这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将展览内容完美呈现给观众。博物馆要整理展览项目,整合重复内容,淘汰陈旧展览。根据自身文化内涵,立足于长远发展,细化展览内容,推出自己长期的宣传内容,从而形成良好科学的展览体系。
凸显研究职能。将博物馆资源与旅游资源深度整合,从展陈思路到旅游线路、从有限展厅到无限文化、从一心向学到大众生活,从文物陈列到文创开发,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研究,深化文旅融合,为游客提供更精良的文化旅游产品。因此,需要将博物馆建设成为知识生产和传播机构。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知识产出为评价导向的绩效管理制度,切实提升博物馆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率。
白+黑,夜经济的华美绽放。博物馆不仅仅是白天的参观,还应参与到城市夜经济当中,博物馆夜间开放绝不是仅仅延时开放这么简单,必须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要为公众提供有品质有内涵的夜间文化休闲内容,如有影响力的展览、特色的夜间活动,进一步推动其他消费场景的延伸,内外兼修才可能继续在夜经济发展中更好走下去。
整合资源,协同发展。鼓励博物馆通过借展、联展、巡展形式,形成馆藏资源共享机制,区内、国内博物馆可以通过调拨、交换、借用等方式,优化馆藏文物结构,加强博物馆藏品、展览、教育、人才的资源流动,形成一批能够全面反映和代表区域文化发展脉络的博物馆体系,实现1+1﹥2的效果。
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博物馆在开展科普工作时,注重传授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借助先进的理念和科技,消除展览的空间边际,为公众提供更多关注展览、了解展品的渠道,让展览辐射到博物馆场馆之外,走进城市生活,激发人们亲近博物馆,崇尚科学的热情,使博物馆文明融入人们的心灵,在推动创新发展中迸发活力。
打造智慧博物馆。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提升展示水平。以数字化为基础,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创新文物展陈形式、展陈手段,以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为特征,形成博物馆新形态,以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