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作用?
日期:
2022-10-21
浏览次数: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这是新时代对于博物馆发展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文博人勇敢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把博物馆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如何发挥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作用?

系统完整反映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是要把全面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通过系统完整呈现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和灿烂辉煌来展示中国特色的历史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程和成果,努力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引导观众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


如何发挥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作用?


深入研究挖掘阐释文物的多重价值内涵。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我国博物馆大多是历史类博物馆,藏品历史跨度大,形态丰富多样,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物证。通过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把文物蕴含的多重价值内涵充分挖掘出来,面向社会公众加以系统阐释,不仅可以达到以物证史、以物说史、以物释史的目的,而且能够起到以史明理、以史育人、以史启智的重要作用,提升全社会审美情趣。


如何发挥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作用?


创新展览展示方式,打造更多中国风、红色调、年轻态的展览品牌。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应用最新数字信息技术,改变由物到人这一界面的沟通互动形式,让文物从静态展示转为与动态呈现并存,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让更多的展览具有中国风、红色调、年轻态;另一方面,又要加大策展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把策展能力作为博物馆核心竞争力来培育和提升,最大限度调动激发策展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内容设计、空间设计、形式设计和灯光设计等多方面提高能力水平,打造立得住、树得起、叫得响的原创展览品牌。


如何发挥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作用?

千方百计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丰富人民文化滋养。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最关键的是要让文物走出库房,让文物与观众见面。近年来,文博部门单位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不仅积极主动将藏品数据资源利用到展览中,运用高科技手段把文物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科学精准地展示出来,让观众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更过瘾,而且走出了电视直播、舞台表演、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网络短视频等广受欢迎的文物活化新路子。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博物馆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全力打造云展览、云博物馆,极大丰富了公众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博物馆普遍拓宽视野,强化传播体系建设,加大馆际文物交流、联合办展、巡回办展力度,加强文创产品研究开发,开发出数字藏品等有特色、有内涵、制作精美的文化创意产品,让文物资源活起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把博物馆带回家。


如何发挥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作用?

积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通过博物馆推进以文物为载体的交流互鉴,有助于进一步拉紧不同文明之间的人文纽带,促进不同文明民心相通。特别是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下,越是环境错综复杂,越需要沟通以增信;越是疫情导致隔阂,越需要交流以释疑。2020年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倡议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等对外交流平台,连续倡导举办两届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全球联动、全程在线、全网接力,运用“5G直播环境+8K拍摄/制作/大屏呈现+AR动画特效”相结合的新技术增强可看性和互动性,虚拟成像、三维建模等技术也增强了文物动态展示的效果,既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中国形象,也让国内外观众都可以在线共赏馆藏精品文物,感受人类共同价值的巨大魅力,激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生动力。


如何发挥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作用?


健全征藏体系,留存时代物证。我国各种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择其精者优者作为不同时代的代表性物证入藏博物馆,这是博物馆人必须担负起来的使命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代代文博人的持续不懈努力,我国可移动文物总量达到1.08亿件套,博物馆藏品总量也有了质的跨越,超过4200万余件套。博物馆征集收藏工作应该紧跟时代,既要推动健全优化考古出土文物和执法部门罚没文物移交工作机制,也要切实树立为未来而收藏的科学理念,突出革命文物工作“一条主线、两个见证”,着力搜集整理反映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代表性物证资源,努力当好新时代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可靠见证者、忠实记录者和科学保存者,切实履行好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的重要职责。


如何发挥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作用?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领军人才缺乏是各博物馆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要积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切实提高对文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注度,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博物馆人才成长规律,下决心采取超常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重硬件建设、轻人才养成问题,着力培养一大批政治清醒、功底深厚、业务精湛的领军、拔尖、骨干文博人才,引导激励文博工作者择一事终一生,用专业与坚守诠释岗位的责任和担当,用决心与恒心不断深化学术研究,提升馆藏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在活态展示与创意传播中充分阐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不负韶华、不负重托,对内做领军人才、对外当文化使者,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