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气候中心发文公布全省首批40个“浙江省气候康养乡村”,“浙江省气候康养乡村”评估推荐主体为浙江境内气候优越、生态优良、空气清新、配套设施较完善,适宜发展休闲旅游、康体养生的乡村(镇)或景区。
入选“浙江省气候康养乡村”应具备以下条件:
9℃≤小时平均气温≤26℃年累计小时数多于5000小时(近10年平均);
近3年年平均空气优良率不小于90%;
森林气候康养区的植被覆盖度高于60%;滨海气候康养区与海岸线相距小于15公里;
交通较便利、康养配套相关设施较为完备;
属于县级或以上康养发展规划的重点区或导向区;
有较为完善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不再仅仅停留在观赏层面,而是越来越向体验层面发展,大家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大健康旅游成为发展趋势,其中气候康养旅游极具潜力。气象、气候元素也不再仅仅是背景和衬托,而是可以作为独立、独特、绿色、优质的旅游资源从幕后走向台前。如何科学利用好气象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值得我们思考。
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全球医疗康养旅游行业价值约合4000亿欧元,未来十年内市场可能继续以每年25%的幅度增长,到2025年全球人口中可能有3%-4%会出于医疗康养目的进行旅游。这其中有不少是利用气候、森林、温泉等进行自然疗法。
气候康养旅游产业发达,离不开雄厚的科研和理论支撑。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气候疗养因子,对疗养客在调节心理平衡、消除疲劳、矫治疾病、增强体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患有神经、血液、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和康复作用。
在乡村旅游中也能看到气象元素,大部分村落都是基于一定的气候条件而建的。气象是四季之景中重要的构景元素,云雾、冰雪、赏花等都需要特定的气象条件。在乡村旅游中积极挖掘气候优势,拓展康养旅游,让更多气象元素融入智慧旅游、大健康旅游。
我们已经从传统的观光时代步入休闲度假时代。比如海南的旅游,过去打的是椰风、海岛的美景招牌,而现在更加强调那里的气象条件、气候康养效果。很多人到那里过冬,也有当地气候条件有利于某些慢性病康养的因素。
在气候康养旅游中,需要综合把握气温、湿度、空气质量、舒适程度等数据,通过科学的计算,提高景致的可观性、身心的舒适度等,推进优质生态气候资源价值转化,促进气象、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为康养提供条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应深入挖掘气候与人体健康数据,开展不同气候类型对各类疾病,如亚健康、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细分研究,让气候资源结合健康养生需求的开发利用与相关气象服务更加精细、更加实用,为各地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推进“气象+旅游+生态”、体育赛事、户外活动等深度融合,开展天然氧吧、避暑避寒等旅游度假目的地以及户外体育基地创建、评级,实现气象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释放。
还应深化认识,加强对气候资源的保护。气候资源是战略性资源、稀缺资源,要深化对气候资源优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用的认识,更好地发挥“趋利”的作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为康养旅游、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服务。气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地区综合保护的“晴雨表”。土地利用的变化、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城市建设和发展、消费行为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要综合施策,直接和间接、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多维度采取保护举措。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浙江天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