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如何让夜经济带上文化味?
日期:
2022-08-05
浏览次数: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要是问哪个传统节日会让中国人感到浪漫,毫无疑问是七夕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如何让夜经济带上文化味?


8月4日,在七夕节到来之际,同程旅行发布《2022七夕旅行消费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七夕节前一周,“七夕”相关旅游热度上涨304%。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七夕,游园会、乞巧节等成为年轻游客最关注的出游关键词。各大目的地和景区推出的投壶、投针验巧、文化市集、汉服游园会等众多传统文化相关的节日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出门体验。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亲子游客在七夕出游人群中占比过半,人文古迹、古镇园林等类型的景区成为人们体验七夕节日传统的热门选择。此外,由于国内大多数城市白天气温较高,不少游客选择在夜间出游,夜市、夜游船、夜间景区游览和各类演艺节目是人们七夕夜游的主要选择。


“七夕”如何让夜经济带上文化味?


夜游已成为夜经济旅游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大家越来越热衷夜间旅游,越来越多的城市以及旅游目的地,纷纷加码夜游市场,旅游演艺、灯光展、灯会等夜游项目层出不穷。尤其是当七夕遇上了工作日,催热了“浪漫”夜经济。各业态商家通过延长营业时间、售卖节日限定、举办应景展览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夜间新选择,也进一步催热节日经济。


“七夕”如何让夜经济带上文化味?


属于夜经济的关键词,很容易总结,四个字足矣:吃喝玩乐。属于时下的夜经济的误区,也非常简单明了:在吃喝二字上用力过猛,却把带有文化意味的玩乐给遗落了。


“七夕”如何让夜经济带上文化味?


中国现有的夜经济产品类型,大多局限于餐饮、购物、游船、灯光秀等,文化、演艺、康养类的产品仍然很少。各地发展夜经济的同质化问题严重,存在盲目跟风、模式雷同等现象,缺少特色和情怀的融入,缺少基于本地特色的夜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哪怕披上七夕浪漫的外衣,对七夕文化内涵挖掘的夜经济,依旧很少。


“七夕”如何让夜经济带上文化味?


夜经济的消费主力在快速迭代,光靠吃喝和配合吃喝的玩乐,已经很难打动有更多消费欲求的年轻人了。至于灯光秀、夜游等文旅项目,或许对于外来游客更有吸引力,本地人则已然无感。


“七夕”如何让夜经济带上文化味?


何况,对于非旅游城市而言,这样的夜经济更是此路不通。如何亲近和互联网一起长大的年轻人,如何用文旅的方式破解非旅游生态下的城市夜经济,是当下的破题关键。作为一种复合经济形态,夜经济所包含的消费元素很多。想要成为夜游打卡点,需要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一是有流量。二是有交通。三是有吸引点。四是能促消费。但想要夜经济持之以恒,甚至迈上台阶,则需要有文化元素的加持,尤其以本地区域文化为内核,这样才能独具特色。对于夜经济而言,烟火气息之上,还应该有文化味儿。


“七夕”如何让夜经济带上文化味?


无论大小,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心中向往的夜经济有一个共同点,即根据城市定位和既有的文化元素,挖掘城市文化内核,用文化元素为夜经济赋能,用文化点亮城市夜经济。一如七夕这日的夜晚,可以通过打造七夕文化长廊、设置爱情主题文化节、开展文化展出等活动承载夜间经济发展。


“七夕”如何让夜经济带上文化味?


我们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烘托节庆氛围,宣传节日背后的故事,将优秀传统文化、城市文化故事、现代艺术、书籍绘本等整合其中,开发融入民众生活、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经典文化形象,将公共文化延伸到夜间,以文化促进消费,让有文化味儿的“夜经济”更加灿烂多姿。


来源:日照日报、中国消费者报、光明网、创意世界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