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农”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农业发展从专注于增量向提质增量双重转变,坚持质量固农、绿色兴农、品牌助农,科技强农,是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办法。我们先来看看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上海市崇明区是如何利用科技引领绿色农业发展的。
案例引入:上海市崇明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建设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
一、基本情况
崇明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中国第三大岛,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崇明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崇明区以上海1/5的陆域面积,供给了上海1/3的地产农产品。目前,全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8.30万亩、蔬菜保护区面积9.54万亩,拥有规模化生猪养殖场9个、奶牛场3个,水产养殖总面积5.38万亩。
二、主要经验
(一)以全域管控为抓手,优化绿色发展环境。制定负面行为清单。崇明制定了国内首份绿色农业发展负面行为清单,确定农业生产的生态评价指标标准,清退落后产能和不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源头封闭管控。建立“1个总仓+16个涉农乡镇门店”的绿色农资供应体系,实现绿色投入品实名制供应、一站式服务、全过程溯源、全域化管控。实施土地精细管理。推进整村制农村土地归并整合,建立GIS农业地理信息监管系统,引导土地从“规范有序”向“规模高效”转变,实现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和精准化管理。
(二)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广绿色种养模式。创新使用“无化学肥料、无化学农药”的“两无化”种植模式,逐步推动“两无化”生产从水稻向蔬菜、林果等领域拓展。鼓励探索“稻鱼”“稻虾鳖”等立体种养模式,持续推动化肥农药减量。构建生态循环体系。实施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离田利用,构建“全粪+秸秆”新型生态循环链,建立蔬菜杂草类废弃物回收处置“基地+村”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统一收运、智能堆肥、就近利用。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组建崇明生态农业科创中心理事会,引入专家技术团队,落地建设“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崇明实验站”“崇明农业科技小院”“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崇明分中心”等平台,开展农业科创项目应用型研究。
(三)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激发现代农业活力。引培重大农业项目。持续深化全球农业招商,引进国际高水平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制定出台花卉产业扶持政策,围绕打造特色花卉研发中心、种源生产繁育中心、花卉交易中心和家庭园艺服务中心,放大“后花卉博览会时代”溢出效应。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探索“5G+智慧农业”,推进数字农场建设。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崇明试验站,打造“数字模型”。持续推动“机器换人”,建设蔬菜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基地和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加快智慧农机融合应用。
经验启发:
一是推动农业绿色成长,要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全局思维和统筹安排。要发展绿色农业,需要节水解肥节药,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农业绿色转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绿色科技支持农业绿色成长,以绿色成长引领村庄复兴,让绿色成为农业最靓的底色。
二是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增长,科技创新是焦点能源。加快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广。要加快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应加大对新型绿色农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结合农业多元经营主体的创新功能,加快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工作。还要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通过建设绿色农业技术生产示范基地进行新技术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扩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使用规模。要树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绿色科技创新,鼓励农业面源净化源头控制、农业节水灌溉、有机种植、循环型农业等的技巧研发,补齐农业现代化的短板。
三是农业高质量发展,要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推进,激活多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和推进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共享,让农产品也有品牌、有标准、有过程监测。
四是完善品牌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品牌发展法治保障。品牌农业建设,要明确品牌战略,对于优势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和深加工,形成区域性的立体品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扩张和延伸;在培育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同时,推进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强化科技对品牌价值提升作用。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中国食品安全报、科技日报、黑龙江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