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何应对退出机制?
日期:
2021-11-26
浏览次数:

度假旅游是新时代的生活方式,也是休闲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连接纽带。与传统的观光旅游方式相比,度假旅游更加关注旅游者在整个度假休闲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当前,我国旅游业正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和度假休闲并重的复合型转变。推动旅游度假区发展,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着力把引领旅游度假区发展作为扩大旅游新供给的重要方向。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何应对退出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业主要依托景区开展观光旅游,民众对于A级旅游景区特别是5A级旅游景区具有较高认知度。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由于空间范围边界不清、度假功能不强等,在客源市场上辨识度较低、知名度不大、品牌影响力较弱。事实上,国家对旅游景区的品质界定是3A级、4A级、5A级,5A级,这些景区全国目前有300多个,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只有4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旅游度假区综合考评定级中的最高荣誉,是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文化旅游品牌。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何应对退出机制?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将大大丰富我国的度假旅游业态,让游客从吃、住、行、游、购、娱6个旅游要素,全方位体验休闲、享受度假,加快旅游行业从“门票经济”向“要素经济”转变,让游客真正在旅游目的地停留下来,满足游客在观光之外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从而成为人们获得精神愉悦的新载体。

国家级度假区一旦申请成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是。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何应对退出机制?


自2015年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出以来,我国在度假区建设和管理上积累了经验。2019年12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申报、认定、管理作出规定,明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动态管理,有进有出。

《办法》共21条,明确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申报认定程序和管理,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以促进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度假休闲需求。更是提出了“自取消等级之日起3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严格规定。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何应对退出机制?


《办法》规定,将采取重点复核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调查、游客意见反馈等方式,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进行管理和复核。原则上每3年进行1次全面复核。在管理、公共信息服务、游客投诉、安全责任等方面有问题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根据程序予以通报批评或者取消等级的处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受到通报批评处理的,应当及时、认真进行整改,整改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整改期限届满后,经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报文化和旅游部检查验收。通过检查验收的,下达整改合格通知;未通过检查验收的,文化和旅游部给予取消等级处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受到取消等级处理的,自取消等级之日起3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何应对退出机制?


旅游度假区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这就杜绝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劳永逸”的“终身制”。动态管理机制为旅游度假区带来了“创来牌子还要保住牌子”的新考验。这将改变目前部分地方存在的“重创建轻管理”的现象,保证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持续性。这样既提高了旅游度假区的进入门槛,也将促进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通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来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以此引领整个旅游业发展的方向,树立行业标杆。

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其目的不是“退出”,而是保障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品质。能“摘牌”,才有约束,有利于倒逼旅游度假区始终向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看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要保持良性持续发展,还必须与市场变化相适应,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何应对退出机制?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动态管理机制将彻底改变原有度假区“先批后建”的经济开发区模式,转向“先建后评”模式。动态复核有进有出将成度假区管理常态,因此,要保住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个招牌,需要要在度假环境与氛围营造、度假产品开发与设施配套、度假服务与管理提升、度假品牌及形象营造等方面下更大力气,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人民网-旅游频道、中国旅游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