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景区要怎么办?
日期:
2021-08-06
浏览次数:

原本理应一片火热的暑期市场,因为这场疫情再次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云开‘疫’散,重逢有时。”张家界闭园海报上的文字令人惋惜感叹,只是不知“有时”是“几时”?

一方面正常的消费、生活急需恢复,另一方面疫情的反复,景区又该如何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挑战?


疫情常态化,景区要怎么办?


我们要认识到疫情常态化下,旅游者行为将会出现多种变化。

首先,旅游者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国内目的地而非国际目的地,国际旅游市场份额将大幅缩水。

其次,周边游和主题游或成为热门,旅游者会更加倾向选择熟悉度高的近程目的地,对远程目的地的风险感知可能会加大。而旅游者也会避免访问拥挤的、大众化的目的地,倾向选择自然风光类的、小众化的、公共卫生更有保障的目的地。


疫情常态化,景区要怎么办?


由于私密、安全等优势,自驾成为游客出行的主要方式,以自驾游为代表的家庭旅游消费快速增长。旅游者将会更多地选择错峰出行,微旅游、云旅游、定制游等新的旅游方式。

再就,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也将更加受到目的地形象、地方依恋、情感涉入等因素的影响,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疫情常态化,景区要怎么办?


此外,“后疫情时代”年轻游客很愿意为旅行品质买单, 对高端旅游、文化旅游等方面重视空前,旅游的高质量服务已经离不开“云旅游”。他们对高旅游品质的需求推动了旅游服务的提升。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国内游”开始以赛代练,在实践中提升服务质量,锻造产品能力。

而对于景区来说,疫情常态化,意味着疫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伴随着我们,既然已经经历过2020年年初的措手不及,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也在积极地适应它,应对它,并且想办法消除疫情对旅游带来的不良影响。


疫情常态化,景区要怎么办?


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积极迎客,“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倒逼景区管理升级。提及应对,景区的“限量、预约、错峰”已然成为共识,它可以有效控制客流量,防止出现人群高密度聚集的现象,从而打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的“主动仗”。目前全国有超过九成的景区实现了线上预约,部分景区不仅实现了门票预约,停车场、缆车、餐饮、购物、住宿等都已实现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


疫情常态化,景区要怎么办?


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景区限流是对景区、游客的双保护,在防控疫情扩散,保护景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同时,能让游客获得更安全、更有尊严的游览体验,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 

旅游景区实行限流,控制单日游客总量,体现了对游客生命健康权的敬畏之心,是保障游客旅游体验的必要之举,也是旅游景区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尽管限流会降低门票收入,但也促使景区转变一味依靠门票收入的进展模式,对旅游景区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公园景区在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上做更多具体细致工作,在大数据管理、细节服务上下更多功夫。


疫情常态化,景区要怎么办?


同时,利用科技手段提前做好引导和预警工作应是景区防疫重点。尤其是节假日景区景点很容易聚集人流量,建议景区在限流同时,减少游览时聚集程度,可根据空间特点、景点布置情况等,设计能减少游客停留的游览线路。经过此次疫情反复的教训,未来景区需要实施更为科学、完善、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通过扫码登记、预约入园等,合理控制客流密度;通过线上购票、电子支付,减少人与人的接触。


疫情常态化,景区要怎么办?


疫情终会过去,旅游业终会振兴,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把当前客流减少的局限视为转型机遇,真正摆脱旅游业“门票依赖症”,把精力放在研究客户需求、优化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新业态等方面,努力延长产业链,发展餐饮、演艺、文创、住宿等服务,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盈利发展模式,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寻找新的增长点。还要时时绷紧安全的“弦”,以更精细化、更智慧化的管理,保障游客的出行安全,并以更丰富的文旅供给推动旅游市场复苏。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法治日报·法治周末、新华社、中国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