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网红”博物馆凭借高质量的创意节目、亮眼的文创产品、沉浸式的多媒体互动和场景体验圈粉无数。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见证“博物馆的力量”,并掀起了一轮文旅新国潮。
文化体验已经成为旅游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和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对个性化、体验感的需求,催生博物馆从技术到服务不断迭代升级。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全新的技术,探索新方式增加个性化、沉浸式的体验,活化历史,拉近馆藏文物与人们生活的距离。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种类的多元化,仅仅是陈列文物、展品,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下年轻人的需求,从博物院的客流情况来看,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已成为博物馆文化消费、文化共享的主力军。
国内各大博物馆通过走亲民化、年轻化路线抓住机遇,活化资源、激发创新实现了快速破圈,伴随博物馆盲盒、雪糕、环保袋等文创产品频登热搜,不少博物馆开始积极探索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参与,进一步建立与潜在受众之间的强连接。为此,国内各地博物馆“各出奇招”,推出了特展、夜场、鉴宝、科普讲座、文创义卖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
总体来说,博物馆为了吸引这届年轻人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和突破。在不脱离文化内核的前提下,创新内容表达和传播方式、开发设计创意衍生品、强化互动体验,这些系统化的举措不断提高着博物馆本身的综合吸引力,更促使博物馆从单一文化体验场馆一步步迈向城市文化综合体。当博物馆从旅途中的“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大众文博类旅游需求朝着多样化和细分化方向发展,这些都对文博旅游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博旅游属于较为专业的细分市场,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像三星堆、海昏侯墓、张献忠沉银现场等重大发现可能会在短期内吸引公众的目光。但这样的发现毕竟珍稀。文博旅游要发展成像观光旅游一样的大众市场,还需要深入挖掘文博文化精髓,以文旅融合的“大文创”理念,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博产品,打造文博文创IP,挖掘更多文旅深度内容,建构文博文创生活化产品体系,提升产品与用户黏合度,搭建游客与博物馆对话得桥梁。
随着文博资源的深度化、精细化开发,依托全新的技术,文博旅游可探索新方式增加个性化、沉浸式的体验,活化历史,“文博+展览”“文博+演艺”“文博+研学”等主题的定制化文博游产品,拉近馆藏文物与人们生活的距离。同时为了贴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文博旅游还可以与时下热门的项目结合,比如可以借助博物馆的文化背景,吸引游客进馆体验沉浸式剧本杀。还可以突破传统参观路线,增设“光影互动区”等高科技体验设备,供年轻游客趣味打卡。国内已经有这方面的探索实践。
比如安吉的九亩松风·露营地,它位于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的松林之中,依托国家级大遗址——安吉龙山古城遗址,融合酒店式露营与自由露营,结合了公园里的文物展览保护、考古研学教育、田园山水游乐和户外运动团建等诸多旅游功能。自6月24日试营业以来,凭借独特的自然环境,及精心的氛围打造,已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入住游玩,在长三角露营爱好者中已赢得了一定美誉度。
来源:杭州日报、文旅中国、经济参考报、大河报·豫视频、21世纪经济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