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商业化的“度”如何把握?
日期:
2021-12-30
浏览次数:

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三年(2021-2023)行动计划》对外发布。根据规划,未来三年,沪苏浙两省一市将谋划绿色生态共保、文旅产品共建等十大工程,重点建设江南水乡客厅,淀山湖江南水乡文化旅游度假区等73个重大项目,在生态环境保护、文旅产业体系构建、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数字化赋能、现代治理体系以及文旅富民、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一系列一体化合作机制与合作成果,预计投资500亿元以上。将示范区打造成为长三角绿色生态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集聚区、中国区域一体化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国际一流水乡古镇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样板区。


古镇商业化的“度”如何把握?


这份《行动计划》的发布,对外界释放出强烈的发展信号:希望古镇可以打破同质化竞争局面,走出一条独特发展的创新之路。

事实上,古镇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一大瑰宝。仅仅是经历了千年的历史进程,并不是每一个古镇都能安然保存到现在。对于古镇来说,生活于现代都市中,商业化是最不可避免的事,就连那些著名的古镇也无法绕开商业化的魔咒,比如重庆的磁器口古镇,如今商业繁荣,显然是被高度商业化的古镇。


古镇商业化的“度”如何把握?


不可否认的是,商业化模式的成功为古镇旅游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现成路径。但另一方面,在引入外资、开发景区等一系列操作后,浓重的商业氛围已成为古镇再发展难以跨越的“樊篱”。就像古镇里如出一辙的石板街和小桥流水那样,江南古镇的“千镇一面”、古镇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也形成了相互牵制的僵局。


古镇商业化的“度”如何把握?


尽管现在多数游客都能理解古镇走向商品化的道路,毕竟古镇要发展离不开商业的兴旺,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古镇从头到尾最大的亮点就是各式各样的商铺,浓郁的商业气息,豁然铺排开避之不及的叫卖声,还有那从头到尾喧闹的不绝的游人,这几乎是绝大多数古镇的通病。中国有许多古镇,越来越多著名的古镇变得商业化,与“古”背道而驰,令人渐行渐远。


古镇商业化的“度”如何把握?


以商促旅的模式确实在古镇开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古镇资源保护产生了破坏。商业开发与古镇保护是一对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的矛盾体。没有商业化,古镇的发展后继乏力,过度商业化,古镇又会沦于庸俗。这度与度之间,实难把握。


古镇商业化的“度”如何把握?


对于如今的古镇来说,个性化是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为古镇塑造鲜明个性,是寻求差异化发展助力古镇提档升级的必经之路。这需要认真研究市场变化,对古镇的文旅产品进行更新迭代。高端旅游产品、高黏性旅游产品是大势所趋。目前传统文旅经济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吃住行游购娱已经成为旅游的基础,无法成为旅游吸引物。而国内相当一部分古镇的产品仍以民宿、餐饮、购物为基础,辅以游船、灯光秀等体验产品。


古镇商业化的“度”如何把握?


古镇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需要进一步研究Z世代人群的消费特点和人群特征,推出符合他们兴趣点的旅游产品。例如开发古镇实景剧本杀产品,让游客玩起来、留下来,增强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活化古镇生活,增强古镇的吸引力。


古镇商业化的“度”如何把握?


同时古镇想取得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护建筑,还应保护“活文化”。邻里关系、习俗礼仪、节庆活动都是古镇文化的载体。刻意制造的人文气息不可取,原始的真实很宝贵。通过文化注入旅游发展,以文促旅、以文兴旅,在古镇同质化竞争中确立古镇的气质定位及文化品牌。随着时代进步,商业化入侵古镇已不可避免,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需由社会共同保护,才能最大化地保留古镇的原汁原味。


来源:中国江苏网、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