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怀”到“标准”,如何入局民宿产业?
日期:
2021-08-24
浏览次数:

在旅游进入品质游时代,民宿已不仅仅是满足游客单一住宿需求的场所,作为城市的会客厅,它也是所在城市文化的载体与窗口。近年来,民宿成为共享经济新亮点,尤其是短租民宿有效盘活了闲置住房资源。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国内民宿市场未来五年仍有6到8倍增长空间。


从“情怀”到“标准”,如何入局民宿产业?


早几年,我们还在对民宿大谈情怀,现在一些经营的民宿告诉我们,这个行业并不是简单靠情怀就能支撑起来,它需要很繁琐的工作,也需要有特别的体验来吸引游客,产生经济效益。总的来说,要形成更有味道、更具内涵民宿市场以下要点不能忽视:

首先要统筹规划建设和发展。


从“情怀”到“标准”,如何入局民宿产业?


旅游民宿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不得在法律规定的禁止区域内建设和发展。民宿建筑应为合法建筑,符合房屋质量安全、消防安全等有关要求,新建、改建民宿建筑应当符合城乡规划相关规定和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做到依法依规设计和施工。

同时民宿建设要做到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最好是依托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禀赋,优先挑选城市近郊、景区周边、文化遗存地、滨海避暑点等地,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旅游景观名村、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示范村等旅游产品较为丰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城乡地区优先布局发展民宿。按照“保护生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要求,优先在沿海、沿江、沿路、沿景区域以及传统村落布局民宿,引导民宿连点串线成片规模发展。

第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从“情怀”到“标准”,如何入局民宿产业?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低碳环保要求,设计和建设旅游民宿。要加强环境基础设施配套,确保污染达标排放。要注重建筑外观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谐统一,还要拓展旅游民宿发展新空间,运用景区化理念提升周边环境品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协调、共同提升。

第三,挖掘提升品质内涵。


从“情怀”到“标准”,如何入局民宿产业?


注重把地域文化、本土文化融入旅游民宿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探索“民宿+非遗”“民宿+艺术”“民宿+文创”“民宿+民俗”等融合发展方式,推动书画创作、非遗技艺、戏曲演艺、文创产品等在民宿进行项目展示、互动体验、产品销售,凸显旅游民宿的艺术品位、人文韵味。

第四,丰富业态,融合发展。


从“情怀”到“标准”,如何入局民宿产业?


大力发展“民宿+”新业态,推动民宿与农业、林业、水利、体育、康养、文化、商贸、餐饮等产业融合,推动民宿与农业、工业、水利、体育、教育、科技、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研学旅行、户外运动、美食购物、康养度假、电商物流等民宿新业态,引导民宿业加强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共享农庄建设,在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上下功夫,推进深度体验休闲、乡村景点观光、农村运动休闲、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等农村新型业态的发展,延长民宿产业链,提升民宿价值,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民宿魅力。

第五,规范管理,细化标准。


从“情怀”到“标准”,如何入局民宿产业?


民宿从业人员应掌握旅游接待服务基本知识,文明礼貌,服务态度热情。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须持有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及健康合格证明。餐饮场所、卫生间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环保标准要求,有完善的给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制订和完善火灾、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治安事件、设施设备突发故障等各项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急预案。建立安全巡查制度,主要从业人员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及操作技能,备有消防、防盗、救护、应急照明等设施,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

第六,倡导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


从“情怀”到“标准”,如何入局民宿产业?


注重旅游民宿运营服务的创新创意,发展“重个性、慢生活、深体验”的休闲旅游度假模式。鼓励旅游民宿经营者顺应人们消费心理和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与住客加强分享交流,使其加深对当地民风民俗、生产生活方式的了解,营造主客共享、文明和谐氛围。引导旅游民宿从业人员提高服务技能和接待水平,更多采取个性化、多元化、本土化服务模式,增强旅游民宿的体验度、舒适度和满意度。